<ins id="vx7n7"><listing id="vx7n7"><ruby id="vx7n7"></ruby></listing></ins>

      <var id="vx7n7"></var>
      <mark id="vx7n7"><listing id="vx7n7"><p id="vx7n7"></p></listing></mark>

      <mark id="vx7n7"></mark>
      <rp id="vx7n7"><listing id="vx7n7"><em id="vx7n7"></em></listing></rp>

      <rp id="vx7n7"><listing id="vx7n7"></listing></rp><meter id="vx7n7"><var id="vx7n7"><dfn id="vx7n7"></dfn></var></meter>

      <mark id="vx7n7"><listing id="vx7n7"><b id="vx7n7"></b></listing></mark>

      <sub id="vx7n7"><thead id="vx7n7"></thead></sub>
      <meter id="vx7n7"></meter>
       
      廣告
      集團產業
      巖土工程 您現在所在位置: 首頁 > 集團產業 > 巖土工程
      從茂縣星空地垮塌 看我省探索地災“過程預警”新模
      作者:四川省自然資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發布時間:2020-08-25 瀏覽量:

       

      8月21日,工作人員正在安裝自動化雨量監測儀。記者 郝飛 攝

      編者按

      8月以來,我省迎來多次強降雨天氣,災害頻發高發。但與此同時,一大批防災減災的“黑科技”在災情監測預警、搶險救援、災后恢復重建等方面大顯身手,守護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今日起,本報將持續關注今年汛期災害應對處置過程中發揮著重要支撐作用的新設備、新科技、新技術,請這些護佑我們生命、生產、生活安全的“黑科技”出來“秀”一下,敬請關注。

      8月16日凌晨4點,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與地質災害防治研究院值班人員肖洋手機上彈出一條短信。他猛地起身,鎖定關鍵詞——茂縣、星空地、不穩定斜坡、紅色預警。

      此時,200公里外的茂縣渭門鎮細口村,“星空地”不穩定斜坡正加速變形,村里的大喇叭發出刺耳警報,村民在村鎮干部帶領下,冒著大雨撤離。

      3小時后,肖洋接到茂縣渭門鎮報平安電話:星空地垮塌,但坡上的98名群眾全部安全轉移。

      肖洋長舒一口氣。他知道,此次成功預警轉移,是一群監測“新兵”和一個肉眼看不見卻能“上天入地”的監測預警平臺,立下“奇功”。(記者 寇敏芳)

      星空地垮塌是怎樣成功預警的

      1.24小時監測

      星空地隱患點安裝有一臺雨量計、兩臺裂縫計、兩臺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24小時盯著山體的每一個微妙變化

      2.設備預警

      16日凌晨4點,裂縫計小時增量變化高于預警值14毫米,觸發報警,村里大喇叭響起警報

      3.過程預警

      設備預警的同時,四川省地質災害專業監測預警平臺發出滑坡紅色預警信息

      4.安全撤離

      細口村20戶98人,在村鎮干部帶領下撤離到安全地帶。當日7點,星空地不穩定斜坡體前緣發生局部垮塌,形成較大險情

      監測“新兵”幫忙,24小時盯住隱患

      星空地是渭門鎮細口村1組一個小山坡,中部相對平緩處住著20戶98名村民。受“5·12”汶川地震影響,山坡出現裂縫,屬大型滑坡隱患點,被相關部門納入監測范圍。近10年來,星空地滑坡隱患點未出現較大滑動,總體相對穩定。

      作為星空地滑坡監測員,楊憶平每天要爬到山上看看裂縫有沒有變大,遇到下雨一整天都在往山上跑。每當雨后初晴之夜,小村莊安靜“睡去”,他反而更緊張:“雨停了反而容易放松警惕,我必須幫大家把好關!”

      當好“把關人”,楊憶平有得力“助手”。這就是在星空地不穩定斜坡上站崗的“科技哨兵”——在后緣山坡上,有一臺雨量計、兩臺裂縫計;在滑坡前緣,還有今年剛安裝的兩臺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它們常駐山上,24小時不“眨眼”,盯著山體的每一個微妙變化。

      星空地設備由省冶勘設計集團安裝。該公司副總工程師覃浩坤介紹,雨量計測量實時雨量數值,比傳統靠感受和經驗更精確;裂縫計監測裂縫變動數值,一旦超過設定閾值就會觸發報警。GNSS每隔15分鐘接收一次衛星信號,如果前后位置信息變化較大,說明發生位移,以此判斷是否會滑坡。

      “一點點變化都能發現,還能‘喊出來’,讓人踏實多了。”楊憶平已習慣了和監測設備一起“放哨”。8月15日晚上10點左右,渭門鎮開始降雨,到16日凌晨雨勢增大,凌晨4點,裂縫計小時增量變化高于預警值14毫米,觸發報警,村里的大喇叭隨即響起警報。

      幾乎同時,楊憶平收到了省地質災害專業監測預警平臺發出的紅色預警信息。他和村干部挨家挨戶敲門,帶著20戶98人火速撤離到安全地帶。7點,星空地不穩定斜坡體前緣發生局部垮塌,阻塞溪溝,回水淹沒村道逼近房屋,形成險情。

      空地一體化作戰,預警加上“雙保險”

      監測設備如“科技眼睛”在一線隨時盯著滑坡險情,發出預警的平臺就是后端“智慧大腦”。前后方實時無縫聯動,才能成為優秀的預警“哨兵”。

      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與地質災害防治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傳統辦法是設備預警,比如給裂縫計設一個閾值,超過閾值便觸發報警,預警短信也同步發送到相關人員手機上。雖然這種辦法能夠及時提醒監測人員,但閾值是固定值,對防災指導性不夠強。“有的地方可能5毫米就滑了,有的地方可能到50毫米也沒滑。”上述負責人說。

      為了解決準確度問題,今年我省升級地質災害專業監測預警平臺,探索“過程預警”。地災在臨發災時候會變得活躍,比如裂縫會快速增大、位移速度變快。過程預警是通過后臺大數據中心結合監測設備對實時數據快速分析,跟蹤隱患點變化規律,從大量無序的數據中捕捉到地災隱患點時空動態變化規律,實現動態跟蹤和精準化實時預警。

      簡單來說,設備預警看數值,而過程預警看變化速率。兩種預警配合,則為防災加上了雙保險。在此次星空地預警中,村里的大喇叭預警是監測設備觸發的,但楊憶平收到的紅色預警短信是平臺通過計算后發出的過程預警。

      近日,記者走進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與地質災害防治研究院監測預警平臺機房。在看不見的時空里,地面儀器聯通天上的衛星,數據從偏遠山區“飛”向成都的機房,在這里進行運算之后,最終將預警信息發送到防災人員手上,整個過程僅需幾分鐘。

      知道多一點

      ●2017年起,我省在全國率先探索對變形特征明顯、險情較緊迫的重點隱患點安裝自動化監測設備,目前已在6000多處威脅人數較多的隱患點安裝監測設備1.1萬余臺。

      ●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與地質災害防治研究院監測預警平臺集成了我省現有的約3.4萬個隱患點的信息。隱患點一旦出現異常,監控大屏幕下方就會彈框,醒目地顯示某地發生滑坡、位移時間、次數、裂縫值及預警程度等參數。點開后,當地監測員、具體負責人及聯系方式均顯示出來。

      ●據統計,8月10日-18日強降雨中,全省共有2853處地災隱患點發布監測預警信息,累計實現成功預警4處。

      同步播報

      我省再發地災和山洪預警

      8月23日,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省地質災害指揮部辦公室分別發布山洪災害藍色預警、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

      可能發生山洪災害區域包括雅安市雨城區,眉山市洪雅縣,樂山市夾江縣、犍為縣、峨眉山市,自貢市榮縣,宜賓市敘州區。地災黃色預警區域包括雅安、樂山市大部,巴中市通江縣、平昌縣,達州市通川區、達川區、宣漢縣、渠縣、萬源市,南充市蓬安縣、營山縣,德陽市綿竹市、什邡市,成都市大邑縣、都江堰市、崇州市、蒲江縣、彭州市、邛崍市,眉山市東坡區、青神縣、洪雅縣、丹棱縣,資陽市安岳縣,內江市東興區、資中縣、隆昌市,自貢市貢井區、榮縣,宜賓市敘州區、屏山縣、翠屏區,阿壩州汶川縣,甘孜州康定市、瀘定縣,涼山州越西縣、甘洛縣、美姑縣、雷波縣。(記者 邵明亮 寇敏芳)
                                                          責任編輯: 劉怡

      • 2020年08月24日 07時40分
      • 來源: 四川日報
      •  
       
      友情鏈接 集團單位
      国产一级淫片a视频免费观看_mm1313亚洲精品无码_无码午夜国产视频_夜夜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